查看原文
其他

朱厚泽: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,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

俞梅荪 牛角鱼 2021-03-28

编者按:昨天在一个北大群里,认识了84届法律系的俞梅荪先生。俞先生是个有故事的人。他的祖父是著名的民国报人俞颂华先生。他曾担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。他曾遭遇不公坐过监狱。更多他的故事大家可以在网上搜索。今天先转载一篇他为朱厚泽先生写的纪念文章。


朱厚泽先生曾于1985、1986年间担任过中宣部部长,因为提倡建设“宽松、宽容、宽厚”的舆论环境,因而有“三宽部长”的美誉。他的这段话给我印象最深刻:“对于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思想观点,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;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,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;整个空气、环境是不是可以搞得宽松、有弹性一点。完全刚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断裂,它不能抗冲击。”


今年的5月9日,是朱厚泽先生去世十周年。转发这篇文章,既是悼念“三宽部长”朱厚泽先生,也是悼念那个曾经的舆论相对宽松的年代。



仁心厚泽  心系苍生

——送别“三宽”部长朱厚泽

 

俞梅荪


      作者按:2020年5月9日,看到《追忆厚泽:辞世十周年,先生的精神格外需要铭记》,忽然想到朱厚泽离开我们已十年。作者周志兴学兄当年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工作,我曾前往参加当代史研讨会和相关活动。周兄深情叙述的那些人和事,我略知,倍感亲切。我翻出当年前往北京医院送别朱厚泽并撰写的本文,稍作删改,以缅怀前辈。本文推出后,受到各方的热情关注,使我感动,再作修订。



       2010年5月9日中午,一位资深记者发来短信,得知中共中央宣传部原部长朱厚泽走了。这一噩耗,牵动了人们的心,牵出一个时代的记忆。


       1983年,朱厚泽担任贵州省委书记,他大胆改革,施政开明宽松,政绩卓著;1985年7月,被调来北京,接替中宣部部长邓力群。


        1986年7月,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等多种场合,他不断指出:“对于跟我们原来的想法不太一致的思想观点,是不是可以采取宽容一点的态度;对待有不同意见的同志,是不是可以宽厚一点;整个空气、环境是不是可以搞得宽松、有弹性一点。完全刚性的东西比较容易断裂,它不能抗冲击。”(朱厚泽:《关于思想文化问题的几点思考》,人民日报,1986年8月11日第7版)


       朱厚泽提出的“宽松、宽容、宽厚”的“三宽”精神,深得民心。他积极辅佐胡耀邦总书记推动阳光政治,挣脱长期以来保守僵化极左的意识形态的束缚,为改革开辟宽松的舆论环境,成为1949年以来的30年来,我国思想文化舆论领域的“小阳春”。当时我在国务院从事立法工作,感受到舆论界的勃勃生机,全社会的欣欣向荣。


       1987年1月,胡耀邦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。朱厚泽离开中宣部,担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;1989年5月,担任全国总工会第一书记。


       朱厚泽成为在中宣部工作时间最短(仅一年半),但却最有建树,最得民心的部长。


       1989至1991年,我国社会大萧条时期,我随老同志到文津街13号俱乐部,常遇朱厚泽在此打网球,胡启立在健身房健身。


       1991年1月24日,朱厚泽撰写《山之骨》散文,盼望人们如“山之骨”,坚强地站起来,深感任重道远:“对这一天,人们满怀希冀、信心和激情。但是,那只能存在于未来,我们难以触及的未来。它不会出现在明天,或明天的明天。”


1992年,邓小平南巡,中共“十四大”召开,我国新的改革开放,又开始啦。


       多年来,朱厚泽走访基层,社会调查,在一些会议,不断发表提倡宪政民主法治,反思党建理论的言论和文章,其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反思,切中时弊,点醒人们。


      2005年10月14日,朱厚泽在《炎黄春秋》创刊15周年座谈会发言:“我要讲两句话:一句叫保持记忆,一句是留存信史。一个失去记忆的人,是无法理喻的人;一个忘记了历史的民族,是无法预期她的未来的。忘记了历史,就只能在原来的地方踏步,只能在已经逝去的生活里往复循环。”



       朱厚泽的离去,牵动着数百上千人从各地赶来,牵动着对八十年代改革开放,充满希望,激情燃烧的大时代的记忆。人们对朱厚泽的景仰,出于其心系苍生的无私无畏;对他的怀念,是对“三宽”精神和民主政治的向往和企盼。

朱厚泽之墓在贵州老家,安葬时,各地不少朱厚泽的“粉丝”前来送行。

 

朱厚泽男,1931年1月生,贵州省织金县人;1978年10月起,历任贵阳市革委会秘书长、革委会副主任,市委书记,贵州省委常委、省委秘书长、省委书记;1985年7月起,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;1987年起,历任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、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和党组副书记;1999年离休。他是中共十二届中央委员。2010年5月9日凌晨0:16,因病在北京逝世,享年80岁。


朱厚泽名言:


"历史是一面镜子。不要掩盖自己的过失。坦荡真诚地改正错误,终会有光明的前程。"

"我们经常说,我们这个制度的优越性就是"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",这句话是对的。但是,它同时也可以集中力量办错事,还可以集中力量办坏事。而这些错事、坏事谁也纠正不了。"

"二十世纪高度集权的国家,想用人类理性设计的计划经济制度(实际上是行政命令经济制度)来替代原有的制度,反映到社会问题上,就是国家吃掉社会。作为人群聚集的社会,如果没有自身公民社会的发育,要支撑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和文化持续的繁荣创新,要使整个国家机器能够比较稳定,都办不到。"

"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忽视人文精神的教育,只把知识当作一种功利来学,培养了一批手艺匠人,而且知识面非常窄,这是非常危险的。人最根本的就是人的思维,发展就是自由。"


《朱厚泽文存》封面。


  (作者按:本文2010-05-20初稿,2020-05-22修改。承蒙牛角鱼先生精心编辑,重发,深为感谢!)


俞梅荪1953年生,在江西农村插队8年,1984年北京大学法律系毕业,在国务院经济法规研究中心从事立法工作,1988至1994年担任国务院办公厅秘书。
(编后语:俞师兄原文中有关于朱厚泽先生追悼会现场的细致描述,考虑到篇幅,只能狠心删去,有兴趣的读者请点击思想者公众号近日发布的俞梅荪:仁心厚泽 心系苍生—— 朱厚泽十周年祭) 

感谢您对作者的鼓励!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